王京苏:人体微生物组学和肠道菌群研究与应用

阅读【1597】 日期【2020-08-14】

9月15日,第九届中国(泰州)国际医药博览会在泰州市中国医药城展会中心隆重召开。作为本次医博会的重要峰会之一--泰州市生物医药“千人计划”50峰会暨“大数据与智慧医疗专题论坛”也圆满落幕。此次论坛上,以金力院士,刘宏、刘潇璇、周萱、高强、章伟、王京苏等为主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医药产业界的高层专家、技术精英、优秀企业家和行业领军人物200余人共聚一堂,畅谈“大数据与智慧医疗”新技术、新趋势,探索产学融合新途径、新方向!本次论坛主持人、原中国医药城副主任、现任江西善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京苏先生发表了题为《人体微生物组学和肠道菌群研究与应用》的主题演讲。会后,王京苏先生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王京苏先生泰州医博会展示牌留影

 

记者:人体微生物组的研究对人体的健康有什么意义?

王京苏:人体内有两个基因组:一个是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人基因组,编码大约2.5万个基因。人类基因组计划在2003年完成以后,许多科学家已经认识到解密人类基因组基因,并不能完全掌握人类疾病与健康的关键问题。另一个则是出生以后才进入人体、特别是肠道内的多达1000多种的共生微生物,其遗传信息的总和叫“人体微生物组”(Human Microbiome) ,也可称为“元基因组”,它们所编码的基因有100万个以上。两个基因组相互协调、和谐一致,保证了人体的健康。人体微生物是人类表型组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在研究基因与人体健康关系时,不能忽略共生微生物基因的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家通过对人体微生物的研究,已经发现了许多微生物与人体发育、免疫、代谢的关系,并科学地证明了人体微生物与50多种疾病相关,一些相关的检测产品、益生菌、益生元、肠道菌群移植已经应用于人体的疾病预防和疾病治疗。


王京苏先生在论坛作《人体微生物组学和肠道菌群研究与应用》主题演讲

 

记者:刚才您说的微生物组研究,能否介绍一下与哪些疾病相关,国内有没有用于治疗的案例?

王京苏:目前国内专业从事肠道菌群移植的产业化运营的公司还不是很多,这项技术的应用也是刚刚起步,许多治疗的疗效还需要大规模的临床实验去验证。但可喜的是我国的一些医疗机构和专家已经开展了肠道菌群移植应用于疾病治疗的相关临床研究。例如我们江苏南京医科大学二附院的张发明博士团队已经开展多年的肠道菌群移植,并且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2014年江苏省卫计委在全国第一个把肠道菌群移植列入了医疗服务收费目录,开创了我国肠道菌群移植在医疗机构收费应用的先河。

当前,全国许多医疗机构和医生已经逐步认识到肠道菌群与疾病的关系,不少医院已经在开展不同疾病的临床研究,如消化系统的便秘、腹泻、肠道炎症,神经系统的自闭症、癫痫、抑郁、焦虑症、帕金森症,代谢免疫及内分泌系统的糖尿病、肥胖、更年期综合症、类风关,还有在肿瘤恶液质、放化疗后的炎症辅助治疗等。此外,肠道菌群的调节也越来越受到亚健康人群的重视,其在亚健康调节、抗衰老、美容、减肥等方面的应用需求也在增强。

 

患者接受肠道菌群移植

 

记者:肠道菌群移植是一项高精尖的生物研制工程,被列入美国临床医学指南,并入选2013年美国时代杂志“世界十大医学突破”,您的善行生物作为一家初创公司,主要开展哪一方面的工作?

王京苏:我们的团队由具有生物技术、基因检测及大数据分析、临床医学、产业规划、市场运作、企业经济管理等专业背景的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团队成员之间有着多年的合作经历,且在江苏、上海、安徽等地开展的科研合作、临床研究以及产业化项目已经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团队成员在肠道微生态领域的专业研究和产业方向与日本大阪大学、美国休斯顿医学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医学院校合作建立了高水平的研发与产业支撑体系。我们是国内专业从事肠道菌群移植的产业化运营团队之一,与中国科技大学合作组建了人体肠道菌群稳态研究实验室,建立了国内符合GMP标准的肠道菌群制备中心,第一次在国内某大学组织了3900人的健康人群肠道菌群宏基因测序及筛查,建成了健康肠道菌群生物样本库(便便银行),并按照美国FDA的标准制定了一套标准化健康人群(供体)筛查技术方案和双通路(有氧和厌氧)粪菌分离系统以及储存流程,确保了供体采集、制备分离、储存运输的安全性和可溯源,形成了国内第一套肠道菌群精准移植制备规范。

   当前我们主要的工作是在全国各地寻找菌群健康人群集聚的地方,在各地建立健康人群肠道菌群供体库。最初我们在大学生中做了筛查,发现符合供体标准的人不到1%,且现在大学生生活也不规律,饮食等生活习惯难以控制,菌群质量也难以控制。于是我们放弃了从大学生中筛查供体的做法,而是寻找人口流动少、自然环境优越、生活习惯单一的山清水秀的僻远区域开展健康菌群供体筛查和建库。目前已经在安徽大别山地区和江西赣州地区开展工作。通过问卷调查、粪检、血检、基因测序等手段,发现这些地区的12-18岁的人群合格率达到20%。之后通过严格的营养膳食管理,收集健康的菌群经过标准化的制备提供给合作的医院用于临床治疗和研究。同时我们在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的支持下,建立了微生物组学的共享研发平台,可以为科学家提供这些资源协同开展微生物的创新性研究。

 


 

记者:据我所知,您之前是中国医药城(泰州)的创始人,为何从体制内下海,从事生物医疗健康产业工作?

王京苏:多年来我一直在体制内工作,尤其是2005年受命参与中国医药城的建设工作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在医药城工作期间,我每天都在接触全世界顶级的生物医学科学家,每天都在了解国际前沿项目和技术。虽是园区领导,但我一直把自己定位为这些科学家的助理和服务员。时间长了,自己也就学习了不少知识,成了生物医药行业的“杂家”。

在任期间我主动帮助许多医药城的新技术迅速进入了医疗应用。每每看到一些患者使用医药城的新技术解决了病痛,我就由衷地高兴和自豪。后来组织上安排我到江苏省的国企紫金保险工作了几年,虽然待遇好了,收入高了,但那份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情怀没有消失。经过慎重考虑,我在2016年初决定辞职下海,回归生物医药产业,用余生去做一点能够直接造福人类的事业。


新闻中心
更多

善行动态

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艾溪湖北路高新区科创中心4号楼5楼

0791-88860616(办公室)、19979552840(林先生)

707303602@qq.com